灯亮的时候,在老挝甘蒙省他曲县亚钾国际厂区外,已经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了出来,在摊贩面前停下来,在路边的小店里喝酒聊天,在歌厅里展示自己的声音..“这是附近最受欢迎的街道,我们称之为亚钾CBD。”一位工人说。这种生活看似普通,但对老挝普通人来说却弥足珍贵。这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传统农业国家,现代工业无从谈起。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老挝首次响应。在这片23.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老两国携手修建铁路、工厂、兴水利、银行和矿山。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从传统农业国家发展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站在2023年的节点上,回顾中老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成就。
打造“黄金大道”
“老中铁路,老挝中国,两国人民牵线搭桥,商品运输,教育培训,交流方便快捷...像一家人一样相爱,老中铁路相连,并肩同行,共同发展……”
这首由老挝歌手阿提萨创作的歌曲《在老中铁路腾飞》,唱出了老挝人民对中老铁路的热爱,以及老挝人民对中老铁路通车和国家发展的期待和向往。
如果你想变得富有,你应该先修路,尤其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老挝。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杜志刚告诉记者,“2021年底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铁路里程从3.5公里增加到422.44公里,人均里程从世界149个拥有铁路的国家中的最后一个跃升到第28个,东盟第一个。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成为东南半岛连接亚欧大陆的陆路交通枢纽,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
杜志刚表示,老挝政府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促进沿线旅游、农业、物贸、矿产加工、房地产、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化,意义重大。
数据为这条“黄金大道”提供了最好的注释。据老挝媒体《万象时报》报道,中老铁路开通后,铁路运输成本较公路下降30%~40%,老挝段货运平均每月增长17.09%,运输品种从最初的100多种扩展到电子、光伏、果蔬、花卉等2000多种。自2023年以来,全线累计货运量达到1110万吨,同比增长94.7%。;其中,跨境货物运输量超过2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2.2%。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2021年铁路开通前,中老两国进出口43亿美元,但2022年中老两国铁路建成后,中老两国贸易量迅速上升至56.8亿美元。今年1-5月,中老两国贸易总额达到约2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80%的老方出口农产品来到中国。
一位老挝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中老铁路对老挝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黄金大道”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便利。东方铁塔子公司老挝开元在老挝拥有133平方公里的钾盐矿开采权。目前,年产氯化钾100万吨的生产项目已经建成。老挝开元总经理王德全表示,公司每年需要从中国购买数亿种材料。过去,从中国运往老挝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星期。”
亚钾国际在老挝甘蒙省拥有263.3平方公里的钾盐矿权,是老挝最大的中国企业之一,拥有超过10亿吨折纯钾盐储量和200万吨钾肥产能。秘书长刘冰燕告诉记者,“在物资运输方面,公司的钾肥主要是通过公路运输到越南港口,然后通过海运返回中国各个港口。中老铁路开通后,还有另一种运输方式。公司可以直接从万象将钾肥运回中国西南地区。”
中老铁路为出行提供了便利。截至今年8月3日,中老铁路已运营20个月,共发送1900万乘客。一位老挝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在中老铁路开通之前,大多数当地人从未去过著名的老挝景点琅勃拉邦,但现在他们可以在同一天往返,而且票价也不贵。甚至很多泰国人都会坐火车去感受,旺季很难买到票。”
根据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旅游宣传部的数据,中老铁路开通后,从万象到琅勃拉邦的游客最多达到2700多人,游客普遍热衷于铁路出行。2022年,超过80%的乘客选择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前往琅勃拉邦。据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统计,目前乘坐中老铁路列车的乘客比例约为老挝40%,泰国15%,中国25%,韩国3%,欧美10%,其他东盟7%。据报道,琅勃拉邦的游客数量将从每年7万到10万到70万不等。
路通、人通、资金通。工商银行万象分行成立于2011年,是老挝人民币清算银行,资产规模在老挝外资银行中排名第一。分行行长孙风雷告诉记者,万象分行为中老铁路、磨万高速一期万万高速项目、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提供人民币结算、外汇交易、人民币与基普等外币。“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和中资项目正在使用。”
为了满足中老年人的贸易和投资需求,老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银行服务,规范外汇市场。一方面鼓励国内银行扩大服务范围,特别是在边境贸易地区完善网点建设;另一方面,修订外汇管理法,关闭外汇交易所,更好地管理外汇市场。“我们深切感受到老挝政府在促进中老年人贸易和投资支付便利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中老年企业的经贸往来,也为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孙风雷说。
推进工业化进程
“中国是老挝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本次会议是中国政府首次在海外组织的国家工业园区投资活动。”今年7月,由老挝工业贸易部、甘蒙省政府主办、亚钾国际协办的“亚钾国际智慧产业园招商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老挝工业贸易部部长玛莱通·贡玛西表示。
最终,本次会议共有1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8.35亿美元。所有项目投产后,总产值将超过20亿美元。涉及氯碱、溴素深加工、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等产业链项目,以及生物科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打破了老挝此前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也是老挝政府首次吸引海外产业投资。
2022年,在老挝政府的支持下,亚钾国际启动了“亚钾国际智能产业园”项目,帮助老挝把握全球产业链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老挝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预计未来老挝每年财政收入将增加3.2亿美元以上,带动3-5万人当地就业,将有效增强老挝的出口创汇和进口替代能力。
这是中国企业借鉴国内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推动老挝工业化进程的缩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国内发展经验引入老挝。
到2023年3月底,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25家企业入驻园区,包括仓储物流、新能源、电子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商业服务、大健康等产业领域,在距离老挝首都万象大约30分钟车程的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
自2008年以来,老挝开元矿业在甘蒙省扎根,将一片灌木林发展成为现代化、园林化的工厂。依托钾盐矿,丰富产业链,打造钾肥工业园区,计划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利用老挝的自然优势,带动当地包装厂、五金市场、物流运输等产业链的发展。
老挝借助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外资投资主体,推动工业化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国家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写有中文名字的现代工业园区悄然出现在老挝的大街小巷和田野村庄。
这些现代工业园区的建立也使老挝农民进入城镇,从农民转变为工人,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工业工人。老中企多位受访负责人告诉我们,刚来老挝的时候,招聘是个大问题。“第一天发工资,第二天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来上班,不会遵循请假的过程。当他们花光工资时,他们不会打招呼,然后回来。”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善了。
王德全告诉记者,近年来,老挝开元一直积极实施员工本土化战略,通过“传帮带、岗位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在老挝培养了数百名管理人才和1000多名技术人才,带动了数万人就业。公司投资建设的“开元小镇”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还通过吸引投资形成了一个商业圈,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原来,在收割季节,当地员工必须回去收割大米,但现在他们会计算性价比。他们在工厂工作比收割大米挣得多,他们的思维已经改变,他们已经回到了他们的村庄。有些人家。有些人家。
孙风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将“陆锁国”改为“陆联国”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老挝政府高度赞同中国投资。中老两国有两个机会:
首先,它满足了中国元素流动转型和产业转移的需要。目前,中国的产业链已经与世界贸易链高度融合。老挝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可以与中国形成非常好的优势互补,承担中资转移产业的巨大潜力。
二是满足老挝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近年来,老挝面临外汇储备和偿还外债的压力。为了妥善解决相关问题,老挝政府确定了五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将经济结构转变为高质量、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这一目标不仅要求老挝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还要依靠中国投资完善其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提高二级产业和三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带来全新的生活面貌
湄公河从北向南蜿蜒于老挝,为这个国家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然而,从矿物质丰富的河流到人们的饮用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而地下水由于盐含量高而苦涩,难以饮用。2012年,老挝开元在甘蒙省他曲市自建水处理厂,为工厂周边多个村庄免费安装自来水管道,不断免费提供自来水,一举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困难的问题。
如此美好的变化,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实施和有效推进,日益增多。
老挝每年6月至10月是雨季。河流地区附近的普降暴雨可能会导致河流暴涨、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损坏和村庄被淹。然而,琅勃拉邦南欧江附近的居民不再需要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定期传播有价值的商业资讯、评论和分析,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