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占地仅34平方公里的广州大学城以“智核”之姿,书写着“小岛屿撬动大未来”的传奇。这里不仅是全国高教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更以“首个”为关键词,孕育出低空经济示范岛、未来产业科技园等一批创新标杆,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创新平台集群:从“实验室”到“产业场”的跨越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强区,番禺区正以系统性政策布局和前瞻性产业生态构建,推动区域创新能级跃升。
为推进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番禺区政府表示将“选取若干成果丰富、与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匹配的高校校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每个平台给予一定的免费场地以及运营补助和绩效奖励支持”。除此之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设立了每年最高500万元的广州大学城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广州大学城的孵化项目发展壮大。
除了资金支持,还有在地协同。2024年,大学城启动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4个起降点,探索“低空+通勤”“低空+应急”等场景,为小鹏汇天等企业完成超千次飞行器起降测试。作为广州大学城科技园的重点企业,小鹏汇天公司在番禺区政府、番禺信投公司等多方支持下,在2024年取得重要成果,其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即将投入量产。广州大学城科技园,正步入“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渐进成长路径。
人才“蓄水池”:科创发展的源头活水
广州大学城汇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超200家高能级科研平台(含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才超20万。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通过“产教融合”培育实战型人才。
在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内,番禺信投公司投资运营创信园、创博园、创享园、创投园、创智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青创汇及创景园等8个创新创业配套载体,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产业孵化场地。番禺信投公司多年来积极参与校企协作的桥梁搭建,融通各方资源,为高校学子、创业公司打造了具备充足科研资源、完善创新生态和丰富园区配套的科研成果孵化基地。
而广州大学城里走出的海量毕业生中,涌现出探迹科技CEO黎展、星云开物CEO陈耿豪等创业领袖,他们既从高校走出,又回到高校,选择在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创业,为高校学子提供学习平台与就业岗位,形成“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
从孤岛到创新极,广州大学城用20年完成了“人才城-创新城-产业城”的三级跳。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这座“湾区智核”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