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镜自由 智享清晰”爱成眼科摘镜节暨“2025百校公益行”圆满收官,开启公益与技术创新双引擎
无镜新生·光明接力:爱成眼科第五届摘镜节暨2025光明百校行公益盛典圆满收官 当手术刀在显微镜下划出微米级的精准轨迹,当300个高考生摘镜名额与1000副角膜塑形镜承载着光明希望被郑重交付——5月25日,"无镜自由·智享清晰"爱成眼科第五届摘镜节暨"2025年光明百校行"高考生助学公益项目,在重庆以一场融合技术展示与公益担当的行业盛会,为全民眼健康事业刻下新的注脚。这场由重庆市关工委、爱成眼科集团联合主办的年度活动,通过创新手术直播与公益赋能双轮驱动,吸引线上线下超250万人次关注,让"科技摘镜"与"公益护眼"的理念穿透屏幕,触达千万家庭。
一、政企联动:公益版图里的光明坐标 在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的支持框架下,这场活动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协同特征。重庆市关工委副主任韩国涛与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况由志的致辞,将爱成眼科的技术实践上升至青少年健康战略层面。"当企业把手术刀的精准度延伸到公益事业的维度,就形成了守护视力的双重防线。"况由志在现场强调,慈善的本质是为孩子点燃未来的光,而爱成眼科捐赠的300个公益摘镜名额与千副角膜塑形镜,正是用医疗资源的精准投放,为高考生破除"视力门槛",为近视儿童筑起防控屏障。
这场捐赠仪式更像一个公益信号的发射台:当爱成眼科集团董事长渠浩将象征援助的铭牌递交给市关工委秘书长雷雯霖时,"光明百校行"的版图已悄然铺开——从重庆主城到区县校园,视力矫正援助将沿着教育脉络渗透至更多角落。正如渠浩所言:"我们不仅要让近视手术技术下沉,更要让'人人都能摘镜'的愿景从口号变为可触及的现实。" #### 二、手术直播:200万粉丝见证的微米级精度革命 "现在调整显微镜倍率至40倍,注意角膜切削的边缘平滑度。"爱成大坪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徐智勇教授的指令,通过直播信号传向全网200万观众。
旅游博主Annie的近视手术全程公开,从术前20项精密检查到精雕超薄CC术式的实施,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被拆解为科普语言:角膜瓣制作仅需10秒、切削精度达0.1微米、术后即刻视力从0.1恢复至1.0——这些具象化的数据,让曾被蒙上神秘面纱的近视手术,变成可感知的技术展示。 屈光科谢锐主任的同步解说堪称"硬核科普教科书":"很多人担心术后不能运动,但Annie作为户外爱好者,选择的术式恰恰强化了角膜力学稳定性。"这种结合患者需求的专业解读,消解了公众对"术后畏光""视力反弹"等认知误区。当Annie摘下眼罩说出"看远处的灯牌像被PS过一样清晰"时,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预约检查""求问术式"的留言淹没,技术公信力在真实体验中完成传递、
三、百校启航:从一台手术到千万双眼睛的守护 启动仪式上,七方代表共同按下的水晶按钮,点亮的不仅是"2025光明百校行"的LOGO,更是一套系统化的青少年视力守护方案。据爱成大坪眼科鲜光军院长介绍,该项目将采取"筛查-干预-跟踪"三级模式:首先走进百所校园开展免费视力检测,为近视学生建立档案;其次针对高考生提供手术费用减免,为中小学生适配角膜塑形镜;最后通过云端平台进行术后/配镜后的视力追踪。 这种"预防-矫正-管理"的闭环设计,在渠浩看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进阶:"当我们把手术直播的技术自信,转化为百校公益的持续行动,就能让更多孩子在视力发育的关键期获得专业干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超50%,而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发展的延缓率可达50%-60%——爱成眼科捐赠的千副镜片,预计将为千个家庭节省超百万元防控成本。
四、医患共生:从技术服务到情感联结的升维 活动尾声的"摘镜体验官"授证仪式,上演了动人的医患互动。Annie向徐智勇教授献上的鲜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致谢,更像一场技术与信任的双向奔赴。"手术时能听到徐院长说'放松,感受一下负压吸引',那种被专业包裹的安全感,比术后视力恢复更让人安心。"她提到的细节,恰是爱成眼科"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缩影——当手术直播展现技术硬核,公益项目传递社会温度,医患关系便从单向服务升级为共同守护眼健康的同盟。 这种温度同样体现在现场的细节设计中:免费术前检查区排起的长队、抽奖环节送出的大疆无人机等科技奖品、专家团队2小时不间断的线上答疑……这些超出医疗服务范畴的设置,让摘镜节不仅是技术展示平台,更成为链接近视人群的情感枢纽。
结语:当手术刀与公益心同频共振 从一台公开手术到百所校园的视力守护,从微米级的技术精度到千万青少年的光明未来,爱成眼科第五届摘镜节勾勒出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正如况由志副会长所言:"当医疗技术与慈善事业形成齿轮咬合,就能驱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眼健康守护阵营。"未来,随着"光明百校行"项目的深入,这场始于重庆的光明接力,或将成为全国青少年视力保护的可复制样本——让每个孩子都能透过清晰的视界,看见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