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编辑 李映泉
在关注易普力与南岭民爆重组案例的过程中,证券时报·e公司编辑还注意到,这一案例也是近年来为数不多借壳上市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以及监管层加大对并购重组的审核力度,近年来,A股借壳上市的案例数量骤减。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仅有17家公司推出了借壳上市方案,其中13家公司借壳失败,占比高达76.47%,完成借壳上市的仅有2家,其余的尚在推进中。
联储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企业直接上市通道已变得十分顺畅并且高效。相较而言,借壳上市谈判难度大、审核严、综合成本比IPO还要高,其作为优质资产上市通道的价值日渐消散。
那么,易普力为什么要选择通过借壳南岭民爆的方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
对于这一问题,易普力董秘邹七平给出的答复是,本次重组的出发点并不是借壳上市,而是产业整合。在本次重组中,易普力以及背后的中国能建,都没有将南岭民爆单纯地视作是资产证券化的一宗“壳”资源,而是高度重视南岭民爆对易普力在核心业务和战略上的价值。南岭民爆的许可产能对易普力而言也是非常稀缺的战略资源,双方在经营业务上也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易普力的规模体量显著高于南岭民爆,因此在客观上构成了借壳上市的条件,但借壳只是手段,产业整合才是根本目的。
借壳上市曾经是A股市场核准制股票发行制度下,部分拟IPO企业寻求尽快“插队”进入资本市场的权宜之计。
于是乎,有一些借壳上市的案例开始变了味,成为资本规避监管、玩弄财技、谋取巨额套利空间的手段。不少基本面不佳、主业缺乏竞争力、持续经营能力较差的公司也因此“待价而沽”,长期利用各种手段“保壳”,难以有效出清。
对此,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包括明确借壳上市标准等同IPO,实施全面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规则,过去那种“乌鸡变凤凰”式的借壳上市已经愈发鲜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借壳上市将从市场绝迹。事实上,新“国九条”出台以来,多措并举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进一步优化重组政策环境,一直是监管层努力的方向。
从易普力的成功借壳案例来看,对于可能涉及借壳上市标准的并购重组事项,也不必将其视作“洪水猛兽”,只要是出发点放在真正的产业整合、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上,同时重组标的也禁得起“等同于IPO”的监管考验,依然有很大希望获得“绿灯放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定期传播有价值的商业资讯、评论和分析,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