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编辑 刘灿邦
随着中国电信半年报的披露,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成绩单均已亮相。三家运营商上半年营收、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实现了稳健增长,以产业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也实现了不错增长。
三家运营商均强调了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当然,期间也伴有阵痛。例如,有运营商出现了经营净现金流有所减少的情况,年中应收账款也有所增加。另外,传统业务增长已经接近天花板的情况引起了运营商的警惕。
在半年报中,三家运营商对于算力及人工智能着墨颇多。大规模部署通算、智算等能力,研发通用大模型及面向特定行业的大模型,在加大相关资本开支力度的同时推动AI能力变现。
新兴业务份额提升
在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继续保持收入及利润规模上的领先。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5467亿元,同比增长3.0%。总连接数超35.0亿,净增1.5亿。同期,中国移动实现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5.3%。
营收、利润规模第二的是中国电信,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0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服务收入为2462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增长8.2%,扣非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增长6.0%。
中国联通方面,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97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60亿元,同比增长10.9%,连续8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运营商部分新业务表现抢眼。例如,中国移动上半年5G专网收入达到39亿元,同比增长53.7%,数字政府累计项目签约金额超126亿元,同比增长13.8%;数字内容收入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11.3%。
中国电信上半年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737亿元,同比增长7.2%,天翼云收入达到552亿元,同比增长20.4%。中国联通的联通云实现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24.3%,数据服务也实现了3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6%。
新兴业务份额越来越重的当下,运营商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中国移动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14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1605亿元,同比下降18.13%。
对于这一变化,中国移动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李荣华说,当前环境下公司政企业务回款进度有所放缓,而且政企客户的特征是年底结账,从而导致公司截至上半年的应收账款上升较快,到了年末就会降下来;同时,为了支持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好的生态,中国移动对外付款进度是比较快的,这一来一去导致出现了上述现金流下降的情况。
业内对于运营商新兴业务的发展较为乐观。招商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梁程加向编辑表示,去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全面加大在5G专网、大数据、AI大模型、卫星互联网、5G-A、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重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的布局力度。这些领域普遍具备较高的准入门槛,需要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与资源积累,三大运营商凭借在云网数算方面的深厚积累,可以与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产生良好协同,并在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布局中占据先机与主导地位。
传统业务存隐忧
从三大运营商半年报来看,基本盘依然稳固,新业务也有声有色,但一些主要指标的变动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例如,中国移动上半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822.7亿元,同比下降0.6%,EBITDA率为33.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另外,公司的移动业务ARPU(每月每用户平均收入)也从52.4元下降至51元,降幅约2.67%。
关于移动业务ARPU的下降,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张冬做了详细说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过去传统的依靠规模驱动增长的动力已经不足了,现在要从吃红利过渡到创造红利的阶段;二是流量增长情况也在放缓,而流量对于个人用户ARPU又起着决定性作用。
据张冬介绍,流量增长放缓的背景有两点,一是用户每周上网时长已经稳定在26小时左右;二是大流量产品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如云手机、云电脑、裸眼3D、大视频产品等。此外,移动互联网编码技术的变化,家庭市场、人车家等场景的发展,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大流量卡,都对流量增长产生了分流等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坚持量的合理增长及质的有效提升,没有盲目地应对恶性竞争。”
在三大运营商半年报披露后的业绩说明会上,运营商负责人的表态均显示出了改革与转型升级的紧迫感。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出,信息服务市场呈现新变化,在需求侧,传统通信需求更趋饱和,话音、短信年年负增长,甚至流量收入也呈现负增长,其拉动作用趋于减弱,然而,新的潜在信息服务需求还需进一步挖掘激发;在供给侧,运营商无线上网、ICT、DICT等传统增长动能也有所减弱,而AI等新动能培育还需要时间,“面对这一发展态势还需要不断地有新的转型升级举措。”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也提到了中国电信在改革方面的相关考虑。他认为,过去运营商缺乏云、AI、量子安全等提供专业服务的平台能力公司,原来最强的省市公司,由于其组织流程主要用于销售和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展需要。
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对于运营商当前新旧动能转换面临情况的表态也很有代表性,他提到,联网通信业务是公司经营的基本面,占主营收入的四分之三,发挥着稳盘托底作用。算网数智业务是发展的增长极,占主营收入的四分之一,发挥着扩盘牵引作用。
持续布局算力及AI
毫无疑问,算力网络部署、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及能力部署是电信运营商持续发力的重点,在半年报中,三家运营商对于算力及人工智能都有较大篇幅的着墨。
中国移动介绍,公司通用算力规模达8.2EFLOPS,智能算力规模达19.6EFLOPS。同时,“N+X”多层级、全覆盖智算能力布局不断完善,京津冀等区域首批13个智算中心节点投产;建成全球首个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00G全光骨干网,及“1-5-20ms”三级低时延算力服务圈。
在“AI+”方面,中国电信的“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能力已接入39家算力合作伙伴各类智能算力合计22EFLOPS,天翼云全面升级产品及生态矩阵,迈入智能云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联通的算力及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同样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算力规模和产品能力均实现突破;并实现元景大模型体系迭代,推动参数量级由千亿向万亿演进;加速模型应用,形成超过35个行业大模型,赋能城市治理、经济运行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效。
杨杰表示,中国移动“AI+”行动的重点之一是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在他看来,随着算力和数据的增长,大模型性能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因此要充分发挥AI在技术能力上的规模效应。为此,中国移动正在推进“三个万”,一是万卡智算集群,现在已经投产运行;二是万亿级token数据,已经投入训练五万亿数据,后面还有十几万亿数据逐步投入;三是万亿参数大模型。
运营商加码算力及人工智能的另一个表现在于资本上的投入。“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增长了13.5%,看似和其他指标不完全匹配,但我们还是要去投资,特别是上半年智算增加了11EFLOPS,相当一部分投资用在了这里。”柯瑞文表示,虽然大模型短期不会有太多的直接商业变现,但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如果没有大模型研发和自己的万卡集群将是非常被动的。
梁程加表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后续三大运营商云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助推云业务智能化发展,特别是大模型时代对于公有云服务商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客户提供算力支持、训推工具、运维工具、多方算力调度等服务;另一方面,算力业务也将持续提升运营商收入规模,大模型时代下AI相关服务将有效夯实云业务核心竞争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定期传播有价值的商业资讯、评论和分析,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