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中国大陆金融业总资产约490万亿元,银行业和保险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和第二,整体运行稳定,风险可控。
从具体规模来看,监管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高达439.5万亿元。事实上,今年8月21日,监管披露,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这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体经济的腾飞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壮大。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银行机构在资本实力、规模、效益、市值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如市场化转型、股份制转型、国内外上市、集团化经营、国际化发展等,加快了其竞争力。
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4000多家,银行业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些大型商业银行被选为全球系统重要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力量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笔者认为,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后,有四个新使命。
一是加快服务实体经济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近年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新发展模式等战略措施,中国继续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快速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要求银行业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优质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求银行业准确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继续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强度和水平,提高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动态平衡的适应性。
二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扩大多元化盈利能力。
保持合理稳定的盈利能力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仍高度依赖息差收入。以上市银行为例,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73%,部分银行甚至超过90%。目前,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一方面,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强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定价能力,保持基本利差的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扩大非息收入来源。目前,国际上一些龙头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例不到50%甚至更低。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有空间增加非息收入比例,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穿越周期能力。
银行业不仅需要妥善解决和处置股票不良资产,还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时加强科技创新等新领域的风险识别和防治能力,建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式。同时,银行业还需要不断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的“资本”。此外,银行机构还应加强对金融经济形势的研究、判断和预测,避免可能出现的市场、利率等风险,提高跨周期经营能力。
四是拓展国际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业务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方面,银行业通过提供跨境支付、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另一方面,银行业通过开展国际业务,增加了收入来源,分散了大类资产的风险,提高了资产回报率和品牌影响力。未来,银行业应继续拓展国际业务,增强跨国经营的专业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资“引进”、内资“走出去”。
简而言之,中国银行业在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后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新的发展阶段也给了银行业一个新的使命。未来,银行业应继续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目的出发,努力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在“大”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强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定期传播有价值的商业资讯、评论和分析,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