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技术、项目和资本的多重推动下,我国多地新兴产业集群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壮丽画卷。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根据公众号"新材料行业研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已形成国家级产业集群555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集群8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6个,创新型产业集群109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0个。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激发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重点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业内专家指出,可以通过"链式创新"模式来破局。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打通制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第一,突破"信息孤岛",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调研发现,尽管我国部分产业集群已显现发展成效,但仍有约40%的集群面临要素集聚不足、企业协同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产业集群中,"链主"企业定位不清晰,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新兴领域中的核心中小企业难以融入创新网络。
对此,专家建议各地应立足当地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具有数字化能力的"链主"企业,完善创新网络体系。同时,要积极推动开源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研发数据在企业间的高效流通,缩短企业创新周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第二,解决"转化难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走访调研发现,在一些产业集群中,创新成果与实际产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同时,高端研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普遍存在"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反映出产学研协同机制的深层次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各地产业集群要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通过联合创新提升关键领域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同时,要因地制宜建立"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孵化"全周期支持体系,优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推动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第三,推进"链式升级",构建创新发展矩阵。
当前,我国多地产业集群正处于价值链提升的关键期。如何突破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瓶颈,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跃升,成为新的考验。
对此,建议各地以"链式思维"推进集群升级。一方面,鼓励"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产业链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支持集群内企业在细分领域开展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品牌和规模效应,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充分激发产业集群的内生发展动力。
在由"量"向"质"转型的关键时期,唯有构建完整的"链式创新"生态系统,将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发展矩阵",才能最大限度释放集群协同效应,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提供深度的商业趋势分析、市场洞察、行业深度研究以及全球市场分析,所转载的数据及图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所有。商业时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所有转载内容仅作为参考和学习资料,本站不会因此获利。商业时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采编相关服务。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邮箱:Jubao_Times@163.com
商业时报所刊载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邮箱Jubao_Times@163.com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3706 号